农历最初是怎么来的 农历最初起源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农历最初是怎么来的 农历最初起源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农历最初是怎么来的 农历最初起源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中国农历的起源和制定是什么?
农历,以前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
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从上古的干支纪元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格里历),历史多次修订历法,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超过102部历法,这些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干支历(摄提)、夏历、商历(殷历)、周历、西汉太初历、三统历和隋朝的皇极历、唐朝大衍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有所作用。
农历的优点
1、农历属于阴阳合历,是兼顾了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农历是定历,它具有天文年历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种天象对应,如它的节气严格对应太阳高度,历日较严格地对应月相,闰月的不发生频率和发生频率对应地球近日点和远日点,其它天象如日出日没,晨昏蒙影,五星方位,日月食,潮汐等,就连历月也大致对应太阳高度。
2、农历历月的天数只有29日和30日两种,且由定朔日规定,人为因素较小,不易随意改动。
3、岁首有较强的天文学意义,具有阴月阳年的天文学意义。
4、阴阳合历,最体现汉民族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传统文化。
农历的来历是什么?
农历的来历简介:
农历,以前又称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至今几乎全世界所有华人及朝鲜、韩国和越南及早期的日本等国家,仍使用农历来推算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
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
农历量的接近365.2422日。因1回归年为12.368个朔望月,368/1000=46/125,所以在一百二十五年中应设置四十六个闰年,但因为这样设闰太过复杂,经推算,7/19最接近0.368,故一般的,在19年里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人们因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常把夏历称为“农历”,但二十四节气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应该属于太阳历部分。因此把夏历称为农历是不恰当的。
农历的来历,是谁发明的?
据明代史学家万民英根据我国古文献明文记载确定干支为天皇氏时发明,在其著作《三命通会》中有详细记载。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先秦时期,各地还有自己的历法。秦与汉初时期使用秦历,闰月放在九月之后,叫做“后九月”。
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又把闰月安置在一年中不包含中气的月份来作为前一个月的闰月。汉武帝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
扩展资料
中华民国成立,采用西历,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并欲废除中国传统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成立时,继续使用西历,以公元纪年;但保留中国传统历——夏历的使用,并于公元2023年颁布了国家标准《农历的编算和颁行》。
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现行农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计算,属于官方历书《中国天文年历》的组成部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农历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农历最初是怎么来的 农历最初起源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农历最初是怎么来的 农历最初起源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生肖农历还是阳历 生肖农历怎么算
下一篇:更多农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