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五行学说的关系 中医与五行的关系
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和五行的关系
我们可能知道五行是什么,就是木火土金水嘛,中医整个治疗理论体系会用到阴阳五行,那么,中医里面说到的阴阳五行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些五行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1、阴阳五行的关系
(1)先说阴阳和五行的关系,一句话答案:五行是阴阳变化中,一种常见的运行模式。
(2)详细描述为:在“土”的帮助下,循环往复的阴阳变化,由极寒极热的两态,逐渐扩展为四态,即木火金水四象,发生、茂盛、收敛、贮藏。
2、内经关于土说法竖隐
(1)那么问题来了,何为土?内经明言土为湿,我理解为水蒸气(空气中的湿)。
(2)内经云,地气升为云,天气降为雨,这里所说的“气”的载体,即为水蒸气。
要知道,常见物质当中,水的比热容是最大的。
天地之间的气交变化,很大一部分是靠水来完成的。
那没有土(湿气)的地方,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譬如沙漠,昼热夜寒,温差极大,根本找不到四象,也很难孕育生命。
(3)由此可知,土生万物,土非泥土,而是五行之土,指湿气。
所以黄元御所言“一气周流、土枢四象”,精辟概括了阴阳和五行的关系。
3、五行是什么意思
(1)再讲五行生克。
我们在理解生克、胜复、母郁子复、子旺母衰之类的五行用语时,要从五行的本义本源出发,本质上是气的一种运行方式对另一种运动方式的影响。
所以水克火,火亦可以“克”水,只是在五行学说里不这么表述罢了。
内经云,亢则害,承乃制,克,是为了更好的生,不克者不生。
何为不克者不生,譬如岁金太过,金气流行,草木凋敝,万物生机不足,这里的克是妨碍,克制。譬如岁木太过,金气难以克制,万物只生不长,这里的克,也是妨碍,克制,但克的作用是,让木回到一个正常的状态,才能生出火气。
所以五行学说里,用了很多的黑话,去描述阴阳变化的规律,描述了这个世界的运行变化规律,而脱离了阴阳思维的五行,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最后是天地气交对人体的影响。
人体处在天地间,人之阴阳亦随天地之阴阳往复变化,天地有升清降浊、四象五行之变化,人体也一样有,如果顺应这种变化规律去生活,人体就不容易运转失常。
内经云,阴阳者,从之则生,逆之则死,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个道理,不要跟天地之间的能量变化方向对着干。
4、五行与脏腑关系
古人使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对各个内脏器穗兆官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每个脏器都对应着不同的五行。
根据人体经络五行,肺,脾,肝,肾之间的关余族厅系是什么?
人体内的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它们在生理上各司其职,功能不形同,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的,它们通过经络的联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维系着人体的健康运转,但是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1)肺属金,脾属土,人体的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输布都要依靠肺和脾的配合。肺主降,肝主升,二者相互协调,调节人体各个内脏器官的活动。
(2)肺属金,肾属水:二者协调,调节水液代谢与呼吸运动。
(3)肝属木,脾属土,肝贮藏血液,主管人体血液的通畅,脾统摄血液,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脾相互影响,化生血液。
(4)肝属木,肾属水,’肾藏精气,肝得肾精滋养,可维持肝脏的功能正常,肝肾功能相互制约,阴阳相互影响。
(5)脾属土,肾属水,二者是先天与后天的关系,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够发挥运化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中医五行学说方面的知识
提起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中医学说有哪些内容?另外,还有人想问清伏档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中医基础理论txt有吗?包含气一元论学说五行学…,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医五行学说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
您好!中医五行学说是在[五材]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以五种物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协调平衡的。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也是我国古代唯物辨证观的主要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的缺陷。
中医基础理论txt有吗?包含气一元论学说五行学…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
中医所说的五行实际上是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生相克以对应的脏腑!
经络就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主要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中医学说有哪些内容?
中医学是我国古代科技领域的杰出成就,它由我国独创,产生于我国古代,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代表。中医学对人类文明和进步带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试题。
古代独创的医学成就是多方面的,包括独特的理论体系,卓有成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还有在外科、免疫、养生保健及专业著作方面的成就,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中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中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
中医药学体系是厅桥以我国古代盛行的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其间的关系,并将生理、病理、诊断、答乱用药、治疗、预防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观念和独特的理论,作为医药学的基础。
这一学说的内容包括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基础的生理、病理学;以望、闻、问、切“四诊”进行诊断,以、表里、虚实、寒热“八纲”进行归纳治疗的一整套临床诊断和辨证施治的治疗学。脏腑与解剖的相同之处。
以寒、热、温、凉“四气”和酸、甘、苦、辛、咸“五味”来概括药物性能的药物学。中医基础理论顺口溜。
以“君臣佐使”、“七情和合”进行药物配伍的方剂学;以经络、腧穴学说为主要内容的针灸治疗学。
此外还有推拿、、导引等独特的治疗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生命中总有几个日子最珍惜,心底里总有几个朋友难忘记。从细雨飘洒的春天,到瑞雪纷飞的冬季。虽不能时时相聚,却常常在心中想起。遥祝天天快乐!常用中医术语大全。
五行学说是什么?要详细!别说只是金木水火土!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中医的基本概念。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中医五行基础知识。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2.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五行学说的缺陷。
①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②推演法。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③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现将自然界和人体的五行属性,列简表如下。中医基础理论五脏的生理功能。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中医基础知识讲解。
3.五行的生克乘侮
(1)相生与相克。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相生和相克,在五行学说中认为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对人体生理来说,也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才能使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使人体维持生理平衡,故说“制则生化”。中医理论与五行学说。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学说各自的缺陷。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所以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五行学说与中医学。
“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木,故“我生”者为土。这样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即是“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再以火为例,由于火克金,故“我克”者为金;由于本克火,故“克我”者为水。
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其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如环无端,才能生化不息,并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2)相乘与相侮。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正常的生克关系遭遇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过度克制反应。
当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克制太过,被克的“一行”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例如: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称为“木乘土”。另一方面,也可由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虚弱,因而对它“克我”“一行”的相克就显得相对的增强,而其本身就更衰弱。例如:木本不过于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范围。但由于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即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称反克。例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特别强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即反克),称作“木侮金”,或是发生反侮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虚弱,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称作“金虚木侮”。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首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后者则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其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以同时发生相乘。如: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又可以受到火乘。就学说的缺陷。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2.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中医药学基础五行学说。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中医汤头歌诀顺口溜。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五行学说问题。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中医基础五行学说。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中国网
你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以上就是与中医五行学说方面的知识相关内容,是关于中医学说有哪些内容?的分享。看完中医基础理论五行学说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经络理论与五行学说的有关五行
五行是中国先哲对物质的高度抽象和分类概括,神奇而精辟,理掌握,一通百能通。中医界人士对五行和与其相对应的人体五脏的关系解释如下:
(一)相生关系
木(肝、胆)生火(心、小肠),火生土(脾、胃),土生金(肺、大肠),金生水(肾、膀胱),水生木。
木生火:容易理解,木材可做火的燃料。肝藏血,肝系统好,血液充足,可以促进心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火生土:形象地用太阳对地面照射,经亿年以上可化石为土作比喻。心循环系统好,血液可运行全身,促进脾的正常运行。
土生金:用金属从土中而生作比喻。脾有运输全身气血的功能,脾功能好,则气血可正常运行。
金生水:我们在自然界可以发现,有石就有水。石头结构的
山可以长树,因为岩缝可以使水升达到山顶。所以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而土结构的山不能长树,因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黄土高坡上光秃秃一片。石头中含有大量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肺主气,肺系统好,则气足,气足可推动水液的正常运行,促进肾系统正常运行。
水生木:容易解释,树木生长要靠水。肾控制水,肾循环系统好,可带动血液的运行,促进肝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二)相克关系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木克土:用树的种子破土而出作比喻。肝循环系统不好,脾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如肝胃不和等。
土克水:用土能阻挡水运行作比喻。脾循环系统不好,肾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如脾虚引起的肾病等。但是,土克不住水,水又会泛滥。
水克火:用水能灭火作比喻。肾循环系统不好,心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如肾性心脏病等。
火克金:用火可熔化金作比喻。心循环系统不好,肺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如心肺衰竭等。
金克木:用金属可伤木作比喻。肝循环系统不好,肺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如肺阴虚引起的肝阳亢进等。
(三)相乘关系
相乘批相克太过,超出了正常的制约关。事物相生相克均匀,才能保持平衡。否则,会出现连锁失衡。如肺(金)克肝(木)太过,肝(木)受损失常,或克脾(土),或化为火伤肺(金)。
(四)拒纳关系
五脏之间生纳相交为正常。如:肺(金)生肾(水),肾接纳肺气。五脏之间依此类推可形成一良性循环体。反之,脏与脏之间互不接纳,即逐渐演化为病态。拒纳表现为:木不纳水,水不纳金,金不纳土,土不纳火,火不纳木。中医理论称“子病及母”。
木不纳水:可用水土流失备锋或现象比喻。如有些地区砍树,破坏了植被不能吸纳水,便会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肝不纳肾,肾循环系统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如肝瘀气滞引起的肾病等。
水不纳金:流水不腐。水滞则臭,久之可伤金器。肺为肾上之不,肾不纳肺,肺循环系统逐渐进入异常状态,如哮喘、肺气肿、肺积水等。
金不纳土:土孕育了金属元素包括微量元素,微量元素供养植物。如果金属拒绝接纳土的供养,它本身就不存在了,土也成了无用之土。肺不纳脾,脾则运化功能失常,如营养不良等。
土不纳火:北方火炉有一种现象:火炉里抹一层湿泥土,土未干时,煤炭在炉在点燃后容易熄灭,因为此时“土不纳火”。待湿泥干了后,煤炭可燃起很旺的火苗,因为此时已慢“土可纳火”了。脾胃不好的人可引起心脏病,甚至老年人吃得过饱都可引起心闷、心跳过速,重则心脏供血不足,需要抢救。
火不纳木:木经过燃烧才可转化为能量,如果火熄灭,木转化能量的运动则受阻。心脏不正常,久之会引起肝胆发病。
(五)反侮关系
前面讲了五行相克,但是有时也会出现反克现象。反克也叫“反侮”基物,侮即侮辱。如木反克金,金反克火,火反克水,水反克土,土反克木。
木反克金,金能伤木:一般情况下木不能伤金,但量,木燃烧时也可以伤害金。肝火旺时可伤肺金,这叫“木火刑金”。
金反克火,火能伤金:一般情况下金不能克火,但有时又是可以的,如北方的火炉,只要反过气口的铁门关上,把铁烟筒堵死,金即可把火憋死。肺长期不好,可导致心脏衰竭。
火反克水,水能灭火:一般情况下火不能克水,但是,火仿伍大于水也可把水烧干。心脏长期不好,也可伤脾,使人的脾胃功能下降。
土反克木,木能克土:一般土不克木,但是土层过厚也可把树种压住,使其不能破土而死。脾胃长期不好,可伤肝胆。
纵观上述相生、相克、相乘、拒纳、反侮关系,可以看出,人体五脏各种关系的变化既有规律又有变化的。一定要辩证施治,以简制繁。辩证的方法是:抓一个中心,观察四方面:
1、心:属火,与小肠相表里。主神明,是高级中枢神经活动的主宰;是一身之主,脏腑、百骸之王。主血脉,其华在面;主汗,开窍于舌。
2、肝:属木,与胆相表里。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人卧则血归于肝。肝主筋,其华在爪,主疏泄,主脾胃消食运化。肝气升发并舒发气机,肝气郁结则躁动不安。主谋虑,肝郁多躁,谋虑不周。肝开窍于目,众多眼病皆源于肝。
3、脾:属土,与胃相表里。主运化水谷精微,输面全身,维持生命。脾胃为营血生化之源,故称为“后天之本”。脾又主运化水湿,对体内水分的输布有重大影响,脾虚则便溏或水肿;统血,统摄血液于肪管内而不外溢;主肌肉,帮有“脾生肉”之说。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
4、肺:属金,与大肠相表里。主诸气,司呼吸,吸入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结合,化为元气,维持生命。肺朝百脉,气推动血运行有赖于肺,参与人体水液代谢,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主皮毛,凡皮肤、鼻、咽喉诸症,皆与肺有关联。
5、肾:属水,与膀胱相表里。主藏精,包括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故称之“先天之根”。主水,合三焦、膀胱主津液,与肺、脾同司体内水液代谢和调节。主骨、生髓,有充养骨骼、滋生脑髓的作用,故骨、脑的兴衰发育与肾有关。肾主毛发,肾主骨,牙为骨之余,故牙齿和毛发的荣坚与否和肾有关。肾寄命门之火,为元阴、无阳之所藏,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肾上连于肺,故主接纳肺气。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耳病诸症,二便不利,皆与肾有关联。
上一篇:2003的羊五行是什么生肖呢 2003的羊五行是什么生肖属性
下一篇:更多星座
- ◆十二星座狮子座公主怎么画 狮子座在十二星座里怎么画
- ◆化太岁锦囊过完年了怎么处理 化太岁的物件该怎么处理
- ◆12星座2023年3月15日星座运势详解 12星座颜值排前三的星座
- ◆金牛男说各自休息和安静一下 金牛男爱上你会时时想念吗
- ◆76年属龙2023年运气怎么样 76年属龙2023财运不好怎么解
- ◆星座查询表星座是按阴历还是阳历 星座是按出生农历还是阳历来分的
- ◆已婚狮子男会把情人当真爱吗 狮子男出轨会跟小三结婚吗
- ◆双子男和白羊女冷战怎么解决 双子男和白羊女为什么老是吵架
- ◆金牛女不会拒绝对自己有好感的人 金牛女能与金牛女相处和谐吗
- ◆水瓶座的性格和哪个星座最搭配 水瓶座和什么星座才是最好的默契